查看原文
其他

邓小平请他们吃的这顿火锅宴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来源:中新视频


者按:
在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有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极具影响力的社会贤达、工商业者,有怀揣救国兴国之志的知识分子……中新社十集微纪录片《大道同行——百年风华谁与共》,摄制团队奔赴十多个省份,与近四十位名人之后、历史亲历者、党派高层、资深专家等面对面倾谈,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你呈现百年风华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与中共“同心奋斗”的精彩历程,敬请关注。
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重镇的上海,正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此刻的国民党当局仍在忙于制造舆论,抹黑共产党。 荣巷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荣华源说:“(国民党)就说共产党打仗可能是100分,管经济管城市可能就是个0分。所以他说即使共产党拿下了上海,三个月不到就要离开上海。”
 一时间,上海城中谣言四起。
一些资本家惴惴不安,携家带口逃离上海。此时,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荣氏家族也在思考去留。“荣公馆”内,“粉纱大王”荣德生之子、时年33岁的荣毅仁思考再三,最终决定留在上海。
 荣氏研究专家陈文源指出,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上海解放这几年中间,荣家是受了国民党政府的很多打击。有说法称是辽沈战役失败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军队吃了荣家提供的面粉,打劫去黄金十条美钞千元。“后来在他(荣毅仁)写的文章中间回答了一句话‘你们把共产党讲得那么坏,我看他们再坏也坏不过国民党’。” 解放上海的战斗持续了十几天。枪声停息后的一个清晨,荣毅仁走出家门,本以为会满目疮痍的他,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陈文源说,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都不进老百姓家里,全部是露宿在街头。这件事情对荣毅仁震撼非常大,让他觉得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跟以往的军阀、国民党军队有本质的区别。

上海解放后第七天,新政府邀请荣毅仁等两百多位工商界人士进行座谈。会上,原本对共产党将信将疑的民族工商业者第一次见到了刚刚上任的上海市长陈毅。
 荣华源说,陈毅跟他们开玩笑称,你们看到我们几个人像坏人吗?像青面獠牙吗?他在这中间把共产党对工商业的一些政策都交代清楚了,要繁荣经济,要公私两利。对这些工商业者说起来,他们的心就慢慢放下。
 会后,荣毅仁立即回到工厂,兴奋地告知工人准备复工。 解放初期的上海百废待兴,荣毅仁多方奔走,还参与了上海及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筹建。
 “上海的工业大概要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上海工业生产的好坏涉及到全国的经济形势。荣毅仁作为上海当时民族工商业者的代表,上海市的领导经常听取他的意见,跟他交流。”陈文源说。 荣华源表示,解放初期荣毅仁曾经到过北京。“毛主席看到荣毅仁就说你来了,还说老先生好吗?还问他的父亲呢。宴请的时候,他跟周总理坐在一桌上面,看到荣毅仁了就称他为‘少壮派’。”
荣华源说,共产党的干部不仅是有才干,人情味也很足。荣毅仁身上慢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对共产党的信任牢牢地放在了心里。
 1956年1月20日正午,上海中苏友好大厦过节似的热闹。这一天,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委的荣毅仁,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书。
 陈文源解释道,实际上当时在资本家中间,有一部分人是不大相信的。荣毅仁是主动自觉地走公私合营的道路,他是一面旗帜。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万象更新。
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有这样一处还原场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倚坐其中,正虚席以待着什么人。那时国门初开,急需引进外资,为此邓小平邀请荣毅仁等五位工商联及民建领导人进行座谈,并用地道的火锅款待他们。 “(邓小平)开始一句话就是,我听说你们对经济发展有一些好的意见。希望他们有钱拿出来办企业。”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信公司原副总经理张绪武说,“特别对荣毅仁说你办(企业)去吧,全权来做,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事情你干,人你找,我不介入。小平同志的思想完全是试试看。”中信公司原董事长魏鸣一表示。
 “五老火锅宴”后,工商界人士得到了第二次“解放”,荣毅仁也备受鼓舞。不久,由他提议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这位曾经的“少壮派”,在花甲之年重拾“荣老板”的头衔。 荣华源指出,1979年的时候,荣毅仁跟邓小平之间交流中信公司的情况。留下了一张他们握手的照片。
 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信公司原副总经理张绪武说:“过去(当时)只有国有企业,现在这五个大佬你们先动起来就是了。那岂不是一个福音嘛,很高兴的。”
然而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市场经济”一词仍讳莫如深,创业之路比想象中更为艰辛。
 “借钱、要求投资、要求批准,当然困难极了!吵架都吵熟了。”魏鸣一指出,“计划(经济)的体制,由中央定一切,尤其这些大企业都是中央定的,怎么跑出来一个中信,你要定这个定那个,这怎么能行。” 荣毅仁在中信章程中这样写道“公司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尽管艰难,但他始终带领团队依据这条准则探索道路。

很快,他们便迎来了一次“试水”的机会。1982年,中信成功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债券,救活了当时因投资不足而濒临下马的江苏仪征化纤重点工程。 中信公司原副总经理、荣毅仁原秘书姚进荣说,当时都以为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这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但实际上举债也好发债也好,这在经济一些模式里面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荣毅仁就想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到海外去筹资呢? “当时阻力就非常大,但是由于中央的支持,冲破了很多阻力。在短短几年期间仪征化纤顺利投产,不仅把贷款还掉,利息也还掉了,而且我们兴建了这么一个大型的纺织企业。”陈文源说。
 这一项目首开中国利用国际债券市场引进外资的先河。此后,荣毅仁又带领中信相继开展国际经济咨询、国际租赁等业务,开创了多个“首次”。中信成立五周年之际,邓小平题词“勇于创新,多作贡献”,以勉励这些时代的探路人。 1986年,在邓小平提议下,荣氏200余名海外亲属回国观光,期间邓小平亲自接见了他们。荣华源称,邓小平多次讲,荣家办的民族工商业对中国的建设发展是起作用的,而且我们都不能忘记的。对荣毅仁也好、亲属也好,都是感动很深的。荣华源说,“我们工商业者始终把国家的建设事业放在心中,是共产党的同路人。”
 张绪武说,民营企业的爱国主义也是天生的。工商联的会员就是民营企业家。 “过两年又有一个文件,过两年(又)有一个文件,所以民营经济它的环境更好了,它的前途也就更光明了。在今后第二个一百年,可能和第一个一百年不同了。民营经济要更大的发展,而这些发展既(要)有党的正确一贯的领导鼓舞,也(要)有企业家的心血积累起来的今天。”张绪武表示。
重温【大道同行·工商联篇】一顿火锅为何导引出一台民营经济发展大戏?↓↓↓
原标题:《【大道同行·工商联篇】一顿火锅为何导引出一台民营经济发展大戏?》总编导:宋哲编导:程宇摄像:王潮 李硕行 葛勇 徐银 康玉湛 胡雨薇 贾楠解说:杨海波包装:曹艳培编辑:梁静
责编:王凯

台湾渔村少年为何在大陆戎马半生不改乡愁?


习仲勋为何亲书“长寿长寿再长寿”为他祝寿?


“洪门大佬”为何能登城楼观礼开国大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