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邓小平请他们吃的这顿火锅宴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来源:中新视频
编者按:
在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有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极具影响力的社会贤达、工商业者,有怀揣救国兴国之志的知识分子……中新社十集微纪录片《大道同行——百年风华谁与共》,摄制团队奔赴十多个省份,与近四十位名人之后、历史亲历者、党派高层、资深专家等面对面倾谈,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你呈现百年风华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与中共“同心奋斗”的精彩历程,敬请关注。
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重镇的上海,正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此刻的国民党当局仍在忙于制造舆论,抹黑共产党。 荣巷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荣华源说:“(国民党)就说共产党打仗可能是100分,管经济管城市可能就是个0分。所以他说即使共产党拿下了上海,三个月不到就要离开上海。”
一些资本家惴惴不安,携家带口逃离上海。此时,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荣氏家族也在思考去留。“荣公馆”内,“粉纱大王”荣德生之子、时年33岁的荣毅仁思考再三,最终决定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后第七天,新政府邀请荣毅仁等两百多位工商界人士进行座谈。会上,原本对共产党将信将疑的民族工商业者第一次见到了刚刚上任的上海市长陈毅。
荣华源说,陈毅跟他们开玩笑称,你们看到我们几个人像坏人吗?像青面獠牙吗?他在这中间把共产党对工商业的一些政策都交代清楚了,要繁荣经济,要公私两利。对这些工商业者说起来,他们的心就慢慢放下。
荣华源说,共产党的干部不仅是有才干,人情味也很足。荣毅仁身上慢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对共产党的信任牢牢地放在了心里。
陈文源解释道,实际上当时在资本家中间,有一部分人是不大相信的。荣毅仁是主动自觉地走公私合营的道路,他是一面旗帜。
在中国政协文史馆有这样一处还原场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倚坐其中,正虚席以待着什么人。那时国门初开,急需引进外资,为此邓小平邀请荣毅仁等五位工商联及民建领导人进行座谈,并用地道的火锅款待他们。 “(邓小平)开始一句话就是,我听说你们对经济发展有一些好的意见。希望他们有钱拿出来办企业。”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中信公司原副总经理张绪武说,“特别对荣毅仁说你办(企业)去吧,全权来做,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事情你干,人你找,我不介入。小平同志的思想完全是试试看。”中信公司原董事长魏鸣一表示。
然而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市场经济”一词仍讳莫如深,创业之路比想象中更为艰辛。
很快,他们便迎来了一次“试水”的机会。1982年,中信成功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债券,救活了当时因投资不足而濒临下马的江苏仪征化纤重点工程。 中信公司原副总经理、荣毅仁原秘书姚进荣说,当时都以为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这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但实际上举债也好发债也好,这在经济一些模式里面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荣毅仁就想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到海外去筹资呢? “当时阻力就非常大,但是由于中央的支持,冲破了很多阻力。在短短几年期间仪征化纤顺利投产,不仅把贷款还掉,利息也还掉了,而且我们兴建了这么一个大型的纺织企业。”陈文源说。
重温【大道同行·工商联篇】一顿火锅为何导引出一台民营经济发展大戏?↓↓↓
原标题:《【大道同行·工商联篇】一顿火锅为何导引出一台民营经济发展大戏?》总编导:宋哲编导:程宇摄像:王潮 李硕行 葛勇 徐银 康玉湛 胡雨薇 贾楠解说:杨海波包装:曹艳培编辑:梁静
责编:王凯
台湾渔村少年为何在大陆戎马半生不改乡愁?
习仲勋为何亲书“长寿长寿再长寿”为他祝寿?
“洪门大佬”为何能登城楼观礼开国大典?